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职称机构、学历结构、年龄结构、学缘结构科学合理,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梯队建设完善。团队共有11名专任教师,其中教授3人,副教授3人,高级实验师1人、讲师2人,助教2人,平均年龄41.5岁。专任教师中64%人员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。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(含2人在读),占教师比例36%,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为100 %,团队负责建设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,2018年校内本科专业评估第一名,团队组织申报获批了新工科专业“人工智能专业”。
团队整体教学水平高、学术造诣较高,教学成果显著。团队带头人王科飞教授为吉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、吉林省机器人学会常务理事、吉林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、吉林省计算机学会理事、吉林省通信行业教指委委员、延边大学、吉林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,获得校级教学名师、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;团队成员拥有吉林省新世纪人才1人,吉林省春苗人才1人,团队成员申报获批省级教研项目二十余项,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0余项,累计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,参与指导各类学科竞赛教师30余人次,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一百余项,出版各类教材8部,获批教育部规建中心立项教学平台“AI+人工智能学院”及省教育厅工信厅立项的“AI+新工科教育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”。团队近三年共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项,校级线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,校级课程思政比赛二等奖一项、三等奖一项。团队成员全部参与科学研究工作,发表SCI、EI、中文核心级别高水平论文二十余篇,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二十余项,负责建设了校级重点学科“控制科学与工程”。
团队开展了创新性教学改革。首先专业围绕新工科建设思想,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,全力打造“金课”,淘汰“水课”,三年来改造、建设、淘汰课程六门,实施课程育人新举措。其次所有专业核心课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和标准为指导,从成果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、反向设计的教学设计理念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理念等方面,构建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,目前已经实施三门课程。同步积极深化校企合作,拓展合作模式和合作内容,借助企业优势资源形成优势互补,打造校、企、生多赢局面,目前已经实施了五年企业实践“学分置换”以及校企共建实验室两个。并且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建设和改革有效结合,借助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虚拟仿真等新技术,推进教学方式、方法改革创新,80%课程使用了线上、线下混合教学模式,编写电子教材三部、录制线上视频课程三百余课时。最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、课外学习能力,以科技活动、学科竞赛为载体大力开展第二课堂、第三课堂,目前专业有大学生科技协会、创新创业协会,每年组织开展活动十余次,参加校级、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一百余人,平均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十余项。